阅读历史 |

第163节(3 / 3)

加入书签

的京师大学生。

做电影,讲究一个前后照应,他既然这样打扮了,要么暗示了他不适合在江湖生存,要么就是他后面将有大的转变。

姜纹忽然吟诗道,“何须马革裹尸还。”

显然,那就是第一个“要么”了。

“方沂的扮相怎么样?他是我师弟,虽然是师弟,但差了好多岁数。这么天赋横溢的年轻人,本来是有很大期望在他身上,但在这片子里,却要演个必死之局……你们说,他该死吗?凭什么是他死。”

众人一时间不知道姜纹要表达什么,呆愣愣的看他。

姜纹不满意的摇头,“开拍吧。”

姜导三过房车而不入】

伴随着一声枪响,第一场戏拉开帷幕。

在姜纹手中举起的那枪,枪头标有f9853,f即fil,电影。98是98年的《鬼子来了》,53是第53届戛纳电影节。

《鬼子来了》是姜纹个人最满意的作品,确实在戛纳获奖无数,但这是一部流传在口耳间,不能在任何官方网站上搜索到片源的片子,对于这种封禁力度,姜纹只能暗搓搓在新片中吐槽。

方沂拉下麻将面罩,策马狂奔。他的骑术精湛,本来应该顺着马儿的起伏,低下身,贴合在马的脊背上,呈流线型。现在却故意挺直了腰板,伪装出一副入行不久的学生样。

完整的劫道戏由多个镜头组合在一起,第一场只需要骑马从镜头前掠过。

“咔!”

喊话的是副导演赵菲,由于姜纹身兼导演和演员,他不能每次都分神注意喊“咔”,他预先会在分镜稿上画上火柴人,拿给赵菲看,如果演员演完了全程,且已经跑出画面了,赵菲就会做工具人,代替姜纹喊“咔”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